操千曲而后晓声
发布时间:2012-12-27 14:57:36 阅读次数:3263
“操千曲而后晓声”
1996年,19岁的张宗峰背上行囊来徐州打拼,在一中专学校食堂后厨做帮工。因为聪敏、勤快,两年后,张宗峰即承包了一间食堂,独立经营。彼时,一个月5000元的租金,是母亲卖了老家还在耕地的老黄牛给张宗峰凑的。第一学期,张宗峰赔得不轻,因为学生们生活费紧张,多以吃包子、馒头等价廉物美的面食为主,而这恰是张宗峰的弱项。那年春节,张宗峰没回近在咫尺的老家过年,而是利用学校寒假的时间,找了一间酒店,学习包包子,一个包子28个褶,不多不少,刚刚好。第二学期开始,有包子、有小炒的张宗峰扭亏为盈,他的食堂也成为全校8个食堂里业绩最傲人的食堂。
2001年底,张宗峰用经营食堂赚得的9000元,盘下一个200平方米的小饭店,开起专业餐厅,起名“福地”,以农家菜+徐州乡土菜为特色,转年即上了轨道,2004年扩店经营达600多平方米,年利润达七八十万元,真真正正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。
2005年,张宗峰关张“福地”,开张新店“福地山野村”,尽管开业第三天即遭逢禽流感疫情,但挺过危机,收获颇丰。
2009年,张宗峰将“福地山野村”出兑,开张新店“红锦1号烤鸭店”,业绩果然如一幅红锦,一路飘红。其实,餐饮从业十余年来,张宗峰一直专注研究徐州菜系,所以,烤鸭店虽然经济效益颇可观,但他总觉不够过瘾。徐州离山东济南不过两个小时车程。2010年秋天,张宗峰第N次前往济南探亲访友。这一次却有了新感受。在济南街头,张宗峰在一家叫“煎饼大葱”的餐厅吃了顿便饭,席间,忽然醍醐灌顶般顿悟——煎饼大葱可以开鲁系特色+家常菜的连锁餐厅,而且一开就是三五家,徐州烙馍当然也可以!于是,回徐州的路上,张宗峰和朋友们,就将烙馍馓子+徐州乡土菜的特色定位勾勒出了草图,甚至连店名都起好了,就叫“烙馍村”。至于“苏锦1号”,则由当时正在做的品牌“红锦1号”脱胎而来,其中画龙点睛的“苏锦”二字,很有点来由——苏州刺绣誉为“苏绣”,而徐州烙馍则是江苏锦绣文化的重要名片,名为“苏锦”实至名归。半年后,徐州三环南路,“苏锦1号烙馍村”低调开张,一炮而红。但是,这家“苏锦1号烙馍村”真正的1号店,只存在了48天。2011年5月5日还在火爆经营的店面,第二天就因为市政规划工程而强制拆除。前一刻人声鼎沸,下一刻断壁残垣,彼时的惨烈,张宗峰没有亲见,他被兄弟们强行撵去北京学习清华EMBA餐饮总裁班课程。三十而立,有血性的张宗峰,拿得起放得下,输得起扛得住。如今,经过已经变成一片街心绿地的1号店原址,张宗峰从不停留,总是一笑而过。
2011年9月16日,经过短短46天的装修改造,1700余平方米的“苏锦1号烙馍村”,在距原址仅仅几百米处的泉山法院附近,浴火重生,重新开业。牌子还没挂上去,即有好多人打听“什么时候开业”;开业第一天,食客即蜂拥而入,等座的号码排出好几十号;开业三个月即收回投资成本;日平均营业额稳定在5万~6万元……“苏锦1号烙馍村”,在人口仅200余万的徐州古城,创造了一个令整个中国餐饮业都瞩目的商业奇迹。
2012年8月1日,营业面积3000余平方米的“苏锦1号烙馍村”绿地店,在徐州传统富人区云龙区,热闹开张。这间升级版形象店,延续了烙馍村的优良传统,开业首日即食客盈门,日营业额亦达五六万元。
2012年10月,营业面积2000余平方米的“苏锦1号烙馍村”堤北店,布局徐州北部鼓楼区。
至此,“苏锦1号烙馍村”三家连锁店,分别落子徐州东部、西部、北部三大主城区,以“品”字形布局,铸造三足鼎立的黄金三角财富矩阵。
仅仅一年,“苏锦1号烙馍村”,便以地道徐州味儿、浓郁乡里情,火遍苏北全域,红透黄河故道两岸。沉潜了6000年的徐州餐饮文化,被“苏锦1号烙馍村”的烙馍馓子+徐州乡土菜重新挖掘、传承、整合、发扬光大,成为中国菜系里独具特色的又一朵奇葩。
2013年11月董事长张宗峰就职于江苏省餐饮协会,任副会长职务,这毕竟为烙馍村的下一步发展奠定扎实基础。